招募易学高手
首页 易理天地 八字命理 紫薇斗数 风水知识 办公风水 家居风水 起名知识 宝宝起名 起名改名 星座知识 星座屋
您当前的位置: > 易理天地 >
谈谈道家易经与中医医理(8)

时间:2012-06-21 18:30 来源: 易理知识百科网 作者: 易理百科网 点击:



综上所述,《易经》奠定了五行的基本理论,对后世五行学包括中医五行学说的形成及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四)五脏配五行的目的何在?
表明五脏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五脏不是孤立的。具体为五行生克关系: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表明五脏与自然界相联系。如:“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脉……”、“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成,咸生肾,肾生骨……”、“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士生脾,脾生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中医高度强调五行之间有着生克乘侮的制约规律。生克是五脏之间的正常制约。如木生火,木克土;乘侮是五脏之间的不正常制约。乘:肝木过亢,抑克脾土,就叫做木乘土。侮:指反侮,如木过于强盛时,不仅不接受肺金的正常制约,还可反过来压制肺金。《黄帝内经》说:“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就是说五脏之间某一脏气过亢,就会产生危害,因此,彼此之间就要有制约,否则就要生病。
杨力提示
五脏之间,如果盛衰失调,就会互相制约,《黄帝内经》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气有余,则制已所胜而侮所有胜;其不及,则已所不胜而侮而乘之,已所胜轻而侮之。”
为了理解这段话的意思,我们举肝木来说明:如肝气过旺就会不仅过于压制脾土(乘克),并且反过来去压制平时制约它的肺金(反侮),这是肝气过盛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相反,如果肝气过弱,那就会发生原来可以制胜的脾土侵侮(反侮)而本来制约于肝木的肺金就会愈加制约它(乘克)。这就提示了一条重要治疗规律:“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易经》与中医的阴阳平衡理念
正常情况下,阴阳双方是以互根互制为前提的对立统一关系,《黄帝内经》把这种关系叫做阴平阳秘。一旦互根互制关系被破坏,那就势必导致阴阳之间的统一关系被破坏,从而导致阴阳失衡。
阴阳是怎样维系平衡的?
阴阳双方通过互根互制关系、消长转化关系来维持对立统一的相对平衡关系。下面我们分别进行讲解。
(一)阴阳的互根互制关系
正常阴阳之间是互根互用的,一句话即“阴生于阳,阳根于阴”,进一步说就是“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也就是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所以阴阳的互根关系就是互相依存的关系,也是互根互用的关系。宇宙万事万物如此,医学上也无不如是。我们以阳气和阴精(精、血、津、液)为例,阳化气,阴成形,所以阳气是功能,阴精代表物质,阳气和阴精是互相依存、互根互用的,缺了哪一方都不行,只要其中某一方面出现盛衰,就会出现问题,阴阳就会失去平衡。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