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6-21 18:30 来源: 易理知识百科网 作者: 易理百科网 点击: 次
五行的性质《尚书"洪范》作了最早的归纳:“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火。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 ,全曰从革,土爰稼穑。” (二)《易经》奠定了五行理论的基础 《易经》虽未直接阐述五行,但《易经》八卦已有五行要素,并且五行的核心是阴阳。如乾卦为金,坤卦为地(土),巽卦为木,坎卦为水,离卦为火,艮卦为山(土),兑卦为泽(水),雷卦为风雷(木)。《易经》还把五行与五方相配合,如“离(火)……南方之卦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易经》已把五行与万物作了初步归类,并与人体相对应,人中医藏象理论奠定了基础,如“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早胄,为戈兵,其于人也为大腹……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輮,为弓兵,其于人也为加忧,为心病,为耳痛……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其于人也为寡发,为广桑,为多白眼……乾为天,为圆,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主发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坤为地,为母,为布……为子母牛……”《易经》首次提出五行之间的和谐关系,曰:“故水火不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易传》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其中一至五代表五行生数,六至十(加五)代表成数,正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三)河图 洛书对五行理论作了重要发展 第一,河图洛书高度强调了五行与阴阳的关系。如:“太极一气产阴阳,阴阳化合生五行,五行既萌合万物。”即水为至阴居下,火为至阳位上,木主长升发而居东,金主收降而居西,土为成数之母而居中。就是说太极阴阳气化生五行,五行化生五脏。 第二,河图洛书配五行图的意义。河图洛书认为土皆居中,五为万物之母,水数为一,代表阴,阴为阳之基,故生数起于一;火数为二,代表阳,阴阳水火相互作用才有木,故三数为木;有木之发才有金之收成,故金数为四,可见河图洛书的生成数,象征五行即阴阳化生五行,五行衍生万物。而河图以天地合五方,洛书以阴阳合五行,充分发明五行与阴阳的密切关系。 第三,中医把五行理论用于医学,对五行理论作了杰出的发展。中医在《易经》的基础上进一步把五行配人的五脏,用以阐述五脏的关系:木性开发,肝性条达,故肝属木。火性炎上,心性温煦,故心属火。土性敦厚,脾性生化,故脾属土。金性清肃,肺性肃降,故肺属金。水性寒藏,肾主水,性蛰藏,故肾属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