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7-19 20:31 来源: 易理知识百科网 作者: 周易预测网 点击: 次
易经夬卦。兑上乾下。 宣圣讲义 夬上兑下乾。为五阳一阴卦。与天泽履同体。而上下异。柔为刚所决。故名夬。而夬字有数义。一则决也。如水之决流。一则抉也。如力之抉物。皆有推而去之之意。为其势甚盛。其行甚速也。故又为快。一快速也。以其行疾速。不复停留也。一快畅也。以其行无阻。如水顺流也。故夬有决快诸义。而不用决快者。则非限于一义耳。三月之阳。切近于夏。其势至快。其志至决。而一阴被推。如水被决。不可复止。故名夬。若履则与夬反。以兑在下。能留止阳气。而变刚为柔。柔在中。孚安贞之德也。夬则一阴在巅。欲降不能。兑悦而乾健。柔不能胜刚。终为所决而退。传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即此义耳。卦五阳一阴。阳道日升。上位至高。阳之所望。故阴不得留。且由益之求进不已。进者阳之志。阳日以长。势必抉去其阴。此三阴三阳。变而为五阳一阴也。夬之为义。固如上述。而于字亦有取象。则近似大与天。或夫字。皆以阳之盛为象也。加水则决。遇力则抉。藏于心则快。见于行则决且快。此由夬字所合。可以推见卦之用矣。兑泽也。而上于天。水在天上。势必下流。以性润下故也。水在天上之卦有需。而为云雨之象。兑虽与坎异。而泽所以瀦水。天上安可久瀦。此事势之不能久留。而其行之必快。志之必决也。 夬之中互。因五阳爻连接。遂成乾卦之象。而外仅一阴爻。不足与五阳协。阳盛易扬。刚盛易折。此夬之用。本阳亢之势。有飞扬之情。而兑泽不足以润下。两阳之和。乃成太过。以兑乾皆太阳也。和则和矣。而反助其威。此夬以健胜。而其道失中。中失则用不全。惟上卦正位。九五得中。故有孚。然下应九二。中九三九四。皆重刚不中。与乾爻同。故其行多戒。若忽于乾惕之戒。自尊自大。逞威用武。则比如火不戢。必自焚。阳德之光。必以戒惧为本。故乾以朝乾夕惕为训。观乾之辞。则知夬之所贵矣。盖夬之与乾。惟差上爻。而属崇高无位之地。所幸上爻为阴。阴道降。虽不得降。其用未改。兑以悦泽为用。如云雨之润物。今虽阻于五阳。而其志犹未易。雨泽虽难沛。而天德不可息。故占夬者。宜檩然自反。戒慎恐惧。以厚其施。推天之恩。以润其下。则夬之用。即乾之用。而兑之道。即履之道。兑同也。而上下异。果顺其志。自卑自抑。居上不骄。惟谦惟退。施德务溥。自孚于履。则可以辨上下。定民志矣。故履能以柔制刚。而遵礼自卑以尊人。若夬则反以自尊自恃。扬于王庭。图企于乾。而忽其亢。是以夬无终。而柔道不久。虽利有攸往。而不利即戎。且号而有厉。是可见夬之过刚。其咎不免。惟上六一阴。全卦所贵。其用亦异于他爻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