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募易学高手
首页 易理天地 八字命理 紫薇斗数 风水知识 办公风水 家居风水 起名知识 宝宝起名 起名改名 星座知识 星座屋
您当前的位置: > 易理天地 >
谈谈道家易经与中医医理(2)

时间:2012-06-21 18:30 来源: 易理知识百科网 作者: 易理百科网 点击:



《易经》阴阳观对中医的主要影响
《易经》比《黄帝内经》成书早,其丰富的哲理及自然科学的原理渗透入《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吮吸了《易经》的精髓,并进行了卓越的发展,它把阴阳哲理灵活地应用于解释医学,是对阴阳特殊性的发展,也是《黄帝内经》对《易经》阴阳哲理的最杰出的应用,《黄帝内经》名言:“生之本,本于阴阳”就是最好的证明。
《易经》的阴阳哲理在《黄帝内经》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黄帝内经》把阴阳哲理延伸应用为中医学的核心。《黄帝内经》把阴阳和人体医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这样,把阴阳由原来的哲学概念升华为医学理论,并贯穿于中医的理、法、方、药等各个方面,使其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
第二,《黄帝内经》以阴阳为基础,把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作为辩证论治的基础,即以表、热、实证为阳;里、寒、虚证属阴,从而作为判断疾病发展变化的纲领。
第三,《黄帝内经》以阴阳平衡作为健康的标志,将阴阳失衡即阴阳平衡被不同程度地破坏作为疾病的概念,把纠正阴阳平衡作为治疗的手段,恢复阴阳平衡则作为治疗的的目的。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又曰“治病必求于本”,清代医家张志聪解释说:“本者,本乎阴阳”,足见阴阳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易经》平衡观对中医理论的影响
《易经》平衡观对中医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黄帝内经》高度强调阴阳平衡是维持生命的基础。
杨力提示
《黄帝内经》在生命功能方面发展了《易经》的平衡观,它高度强调阴阳秘,精神乃治”;在病理方面,则强调“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黄帝内经》认为:疾病的发生与脏腑阴阳的平衡被破坏密切相关。在诊断方面以审查阴阳的变化为主要诊查原则,如说“审其阴阳,以别柔刚。”在治疗方面,以恢复阴阳平衡为宗旨,如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在养生防病方面,以顺应内外阴阳的消长平衡为养生原则。总之,《黄帝内经》强调人体内部的阴阳必须保持平衡。
第二,《黄帝内经》强调人与外界环境的平衡。受《易经》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的影响,《黄帝内经》不但强调人体的内在平衡,还尤其重视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黄帝内经》认为:大自然具有充分的自衡能力,如生态的稳定自调,这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体的自衡、自稳能力也是惊人的,包括生理上的自我平衡及心理上的自我平衡。这种自我平衡是通地脏腑气机升降出入,脏气之间的生、克、乘、侮以及经络之间的气血多少来实现的。
第三,《黄帝内经》运气七篇总结了人与自然阴阳气化的平衡规律。《黄帝内经》运气七篇通过胜、复、郁、发气化规律总结了自然界的自我平衡机制,并以天道、气化、物候三者之间的关系归纳了人与自然相应的平衡机制。“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表明宇宙气化之间是互相平衡的,太过的要被另一种气制约,不及的同样要受到另一种气的相助,从而使自然界的气化保持相对平衡。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