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6-21 18:30 来源: 易理知识百科网 作者: 易理百科网 点击: 次
五行是阴阳的具体应用。因为五行也分阴阳,五行之间同样保持着消长转化关系。其中,五行制约的最终目的是维持阴阳的相对平衡。这就是说,五行正常的和谐关系是生克关系,所谓“承乃制,制则生化”。一旦五行的生克制约关系被破坏,变成乘侮关系,就意味着五行和谐被破坏,即五行和谐关系被破坏。其后果:轻度则导致五脏功能轻度紊乱,主要为两个脏气偏旺、偏复,如肝弱肝旺。中度则导致脏腑功能中度紊乱,主要为两个以上脏气失调,如脾弱肝旺、肺失治节、不能肃降,如肝旺乘牌土反侮肺金,出现巅顶痛、腹胀、腹痛食少咳逆,治宜培土生金平肝。重度则导致五脏六腑功能紊乱。 五行生克的制约被破坏的原因:①饮食偏颇:如今食酸或甘,长期可导致某脏气偏盛,从而引起生克关系的改变。如《黄帝内经》说:“过食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②情志过敏:喜、怒、忧、思、悲、惊、恐可引起五脏脏气偏盛、偏衰,从而导致生克关系紊乱。如过喜、过怒引起肝气太盛,导致相关脏腑变化,抑郁引起木郁等等。 运气(气化)与天气的关系 由于五运六气的关系,导致某一气气化太过、不及,从而引起五脏生克制化的改变,如土年太过,引起湿气太重,至脾旺肾衰,或燥化太过、致金旺肝弱等等。如风年风气大行,肝气太盛,导致肝旺脾弱,肺金被反侮,从而形成太过不及,胜复郁发。 轻度、中度失衡,经过生克制化的调整可以恢复平衡。如“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有胜必复,胜盛则复盛,胜盛则复盛,胜微则复微。轻度失制,可通过五味补泻(食补):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进行调治。同理:辛胜酸(金克木),咸胜苦(水克火),酸胜甘(木克土),苦胜辛(火克金),甘胜咸(土克水)。中度失衡:导致疾病,要通过辩证论治,利用寒热温凉调整脏腑就要用药补。制度失制:属于五运六气失调引起的,就要用运气制化规律纠正。 结语 中医是以阴阳理论为核心的医学 阴阳贯穿于中医的理论方药。“善辩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治病必求于本,本于阴阳”。 中医是以八纲为辩证论治的基础 八纲中表、热、实属阳;里、虚、寒属阴。 人与天、地相应,是中医学的指导思想 尤其人与天地、社会相应,高度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强调天道、人道、地道的合一。 中医以阴阳五行作为基础理论 以五行理论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五行理论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以五行学说指导诊断治疗。 杨力提示 总之,中医与《易经》唇齿相依。《易经》与中医的关系,可归纳为“唇齿相依,唇亡齿寒”。如果把《易经》摧毁,那么中医也就消亡了! (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