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7-18 20:09 来源: 易理知识百科网 作者: 周易预测网 点击: 次
初六,飞鸟以凶。 宣圣讲义 此小过初六爻辞也。初六在下。艮之始。而秉坤履霜之戒。柔而位卑。暗而在下。不可以图高擧。时位使然。合初六以上应九四。内希近外。阴希就阳。两阴连于初二。如鸟之一翼。张而欲飞。故称飞鸟。鸟之飞止。以一翼先。在下而望上飞先展其左翼。以柔而悖其下降之道。以下而企乎高升之谋。而越于其位乖于其时。以艮之止。而妄求同于震之动。此所以为凶。谓其行之悖也。悖为过。过以求用。而忘其卑微。斯罹其凶。彖曰不宜上宜下大吉。初六反希其上。而急求飞。故凶。柔乐观刚。初乃应四。此其飞有不可遏止之势。则其凶也时位也。志行之过也。不能言止。而求于动,是妄也。妄则灾生。无妄为灾。即关此义。 象曰,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 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言初六戾乎履霜坚水之训。而只知阴乐近阳。下志在上。顺卦之自下上。则不得不飞。反柔之自高降。则不得免于凶。其飞也。情之过。而凶也。数之灾。过情之行。人有不免。戾数之灾。事亦难逃。故释曰不可如何。言其不得不飞。不得不凶。乃智者莫与谋。勇者莫与夺。此即所谓为过也。过之为用。皆迫于时势。关乎情变。不能巧避。不易强逃。乃明知之。而故为之哉。实由不能洞知。而逆料之。遂成过失。而罹夫凶害耳。或曰不可如何。深惜之辞。惜其已铸成大错。追悔无及。如何则可。惟自返以求其止。止于诚则免凶。故鸟之行。以善止为得。如黄鸟之止于丘隅。雌雉之止乎山梁。皆止得其所。而契夫时。斯可贵矣。况初六艮之下。方重在止。反以飞称。宜其凶无如之何。君子知时先豫。临事而惧。见机而作。则免于初六之凶矣。 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 宣圣讲义 此小过六二爻辞也。六二内正位。而为坤之正。本安贞之道。有含章之美。宜于从王事。敬于其上。和于其下。如后与帝。如臣与君。此坤道也。而小过上应六五。亦为柔。并后匹敌。不能相下。虽内外殊。而尊卑几等。虽贵贱殊。而权势若同。故辞以祖妣相提。君臣相拟合六二与六五。中判两刚。遥遥相望。虽若匹配。而异君臣。然以两刚在中。则虽匹配不在一处。虽君臣而有往还。故以过遇相喻。过为往。遇则来。如过访者,过也。道遇者,遇也。因过其祖。而遇其妣。以柔在位。所遇非祖。乃其妣。妣固之配也。不及其君。遇其臣。亦有同义。而不曰过其君者。臣无过访君之礼。而曰不及者。以过与不及对。皆失中也。过乎中曰过。不及乎中曰不及。言臣无过其君之意。而行却遇其臣。亦以柔在下位也。不及二字。明小过之过兼不及。此退一步言。不及犹过。则进一步言。总之皆为失中。以往者原非过访其君。而中途遇其臣。与前之原欲过访其祖。而结果遇其妣。其初意不同。而其终成则同。皆以过为用。则祖与妣同居。祖去而妣在。在君不与臣同居。未见君而遇臣。此所遇者,出乎意外。所谓过之用也。过而有用。则非关乎德义。而实系乎时情。位者兼德与时。用者分情与义。义以成利。情以为害。故过之甚。则有咎。以六二得中。斯免耳。遇之与过。亦一属不及。一属太过。遇者无心之所遭。过者有情之所发。故过始于己。遇成诸人。过有其始。遇得于终。以遇形过。则易见过之为失在乎己也。己而不过。何过之有。知过而改。则过亦无咎。此六二之旨。重在使人知过之由成。与免咎之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