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7-18 20:09 来源: 易理知识百科网 作者: 周易预测网 点击: 次
象曰。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宣圣讲义 此小过象辞。明人道也。艮上合震。指山上有雷之象。雷动而山止。止于内。动于外。止不能以制动。故名小过。两阳在中。不抗四阴。阴反疑于阳。以成其过也。而君子则之。亦以过成其用。既名曰过。自非中行。小过与中孚反对。中孚之后乃有小过。如行道者。至中途而更往前。则过半矣。过半者即过中行。无论为善为恶为过同也。君子不罹于恶。而难免于过。则以善之过。将与时地相连。而不自觉其失。此人之情也。人情所不免者。圣人不禁。为中庸之难及。则择其善者,而略其过焉。故小过之用。即缘乎情之过中。在人为情。在天为时。在物为势。数为变。此四者之所由生。而君子或不免焉。且以其过。反成其德。斯彖之称亨利贞。明其道之不可废也。情之所使。时之所为。势之所迫。变之所见。则智者不能谋。勇者不能夺。况众人乎。故君子之过。有如日月之食。其度相值。不得避也。而其复也。不殊其明。此辞之迁移。位之远近。人毋尤焉。象辞所擧。盖亦谅其过。而原其心。许其情,而望其复。则所谓行过乎恭者。恭之过。而胜于不恭。丧过乎哀者。哀之过。而胜于不哀。用过于俭者。俭之过。而胜于不俭。以其由于时。限于势。遇于变。发于情。不可厚非。则与其不过而为恶。毋宁过而近于善也。恭之于行。亨之于丧。俭之于用。皆善也。惟不过为中行。今既过于中行。虽不免过。却终非恶。果不过而不及焉。则反不如其过矣。不及恭者。其行必肆。不及哀者。其丧必苟。不及俭者。其用必滥。是恶也。虽曰未过。而害甚于过。君子宁取其过。不为不及。此小过之能备三德也。夫三者之过。皆责在己。其失也不逮于人。过恭者。敬之至。过哀者孝之至。过俭者。节之至。是固非害于人也。为防其过。则惟礼以节之。故天泽履,以礼定民之志。不使之过。性情得其正。则不至于过。苟失正。则失中。此中孚之异于小过。而近夫履。柔在中。而上下皆刚。则得其正矣。艮止而不遂震之动。则为颐。颐则能养正。此颐象辞以慎言语。节饮食为训。而在震象辞。则曰君子以恐惧修省。在艮之象辞。则曰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小过合震艮二卦。果叮咛于其象辞。而恐惧修省。则行有度。而思不出位。则守有分。斯即免于过矣。凡易象辞。皆明人道。皆以中正光大为旨,惟小过以过成德。可见圣人原不责难免之过。而必原其有过之情。过不违于时。不戾于变。不反于情势者。则过亦何害。不过望其速复。复则仍为中孚。此中孚与复。皆体天时一阳之复为用。阳复则阴消。阴安于位。阳畅其德。则过者改,而行已中庸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