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7-18 20:07 来源: 易理知识百科网 作者: 周易预测网 点击: 次
易经既济卦。坎上离下。 宣圣讲义 既未济殿全易。居六十四卦之终。天道周而复始。易卦自始迄终。成不尽之象。为周圆之形。自乾坤开其端。而既未济要其终。终而非终。终则复始。此易卦之象。为一大循环。如一岁然。由春至冬。岁序已尽。而仍复于春。以为来岁之始。是始之与终。时之所为。时之更易。终亦有始。故既未济。易卦虽终。易道未尽。乾坤永在。坎离长存。则既未济三阴三阳。平匀交错。合乾坤而纪其变。均坎离而见其情。情变之间。转生转化。以迄无尽。此后天生化之象。实以既未济着其例焉。坎水离火。阴阳之纲纪。亦如乾坤为生化之槖錀。鼓铸之炉冶。振其机枢。以开以合。以交以替。无尽而有尽。无终而可终。此天地妙用。即以此四卦悬其则。而人物要道。亦于此四卦昭其原。既济在前。未济在后。两者往来。乃深探夫玄秘。洞窥其奥蕴。而示人以生生不已之道。息息相通之功者也。既济者。水在火上。生成乃见。未济者。离在坎前。分合乃明。不有既济。不能知天地之功。不有未济。莫由显乾坤之道。此生之与灭。二而一也。往之与还。昨犹今也。合者必分。通者必塞。而一之者道也。利之与害。吉之与凶。而齐之者功也。功属乎物力。道达乎天心。有无相关。而无生有。万一相应。而万归一。此既未济。相反也而相成。本殊也而可一。此由两卦象足以知之。上经之泰否。即其例矣。地天交泰。天地成否。本乎位者反塞。因乎用者转亨。着其分者反凶。达其变者转吉。此后天之道。异夫先天。而人物之功。别于天地。由近而远。自远而近。道同而行异也。由上而下。自下而上。位一而情殊也。故既济定也。而未济反为不定。既济交也。而未济反为不交。不定之定。不交之交。虽若殊途。而为同出。同出异名。殊途同归。明乎此。则知既未济之相往来。而未济乃终全易也。 既济上坎下离。而中互未济。未济上离下坎。而中互既济。由此可见两卦体用相通。中外互见。原一卦而成两用。既济者。外表成济。而中体反不通。未济者。外表不交。而中体反成济。是以两卦之用。实相关联。其为道实若本末。三阴三阳。一水一火。先天为中男中女之交济。后天为水火上下之合同。离代乾而坎代坤。则既济同于泰。未济同于否。以爻言之。二五正位。既济六二九五。孚于乾坤之正。未济九二六五。类于交泰之中。是又相反而相应也。既济者如舟之渡水。由此达彼。如事之所为。由始至成。而未济则否。故名以济。而加既未以别之。既济则已渡也。已成也。未济则有待于渡。有期于成。此既济为终。而未济反为始。既济在后。而未济反在前也。今易乃以既济在先。未济居末。此中妙理。实明天地无尽。生化无穷。终而不终。末而非末也。水火交而既济成。离坎背而未济见。阳下阴者为和合。此咸以男下女为仁道之始。刚先柔者为寂灭。此恒以震上巽。为变化之穷。而既济九五在上。未济六五在外。是又交者不交。灭者不灭。传曰归妹女之终也。未济男之穷也。此以八宫卦序。大终于归妹。而兑主于内。震反曲从之。而周易卦序。大终于未济。为离上坎下。各背驰焉。火炎上而水润下。既济交孚。未济反是。此由卦象以判既未济者也。卦固相异。爻互相通。用者宜合参之。方尽两卦之妙。序传曰。有过物者必济。故小过之后为既济。以物之过。其行有功。其事必成。物力之盈。事功乃济。此周易本乎人道。而着其数也。小过过于善。而失中行。失中则有偏。偏则易近于所趋。故既济自小过来。而本与用有异也。失中之济。虽济难久。故终至未济。为其为物。盛必有衰。为行。亨必有塞。以过而济。宜其不能恒。以过而成。宜其不可大。此既济亨小。而不可大用。亦如小过也。水火者。得其和则为功。失其道则反为过。协于用则为利。反其情则反为害。此既济虽以济名。而功利不可久大。可大可久者。德业也。传曰日新之谓盛德。富有之谓大业。盛德大业至矣哉。而在于能久能大。既济非久大之期。故其用亦不称。而彖以亨小为辞也。明易训者。不以既济为足多。则以当全易且终。纵有德业。亦难久大。而未济且随既济至矣。然六爻定位。刚柔交孚。卦序已定。故曰既济定也。定于其位。达乎履之志。则既济自有其时义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