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募易学高手
首页 易理天地 八字命理 紫薇斗数 风水知识 办公风水 家居风水 起名知识 宝宝起名 起名改名 星座知识 星座屋
您当前的位置: > 紫薇斗数 >
上古奇书:《洪範》(3)

时间:2012-04-27 08:41 来源: 易理知识百科网 作者: 易理百科网 点击: 586次



  
  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此段盡物之性,極物之致。《易·繫辭傳》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所以成變化者,皆氣之所為也。故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盈天地間者皆氣也,氣之所以流行而不息者理也。《易》以八卦表之,《洪範》以五行表之,皆所以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也。氣有陰陽燥濕,質有剛柔虛實,形有明暗動靜,數有奇耦生成。舉此金木水火土五者,則備矣。水曰潤下云云,蓋發明五行之理與性也。《詩》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則。”蓋天之生物,有是物則有是理,此五物生於天地之間為最大者。故舉此五物所受天命之性以見物之皆然也。水以寒濕為體,潤下為性,潤而能下也;火以熱燥為體,炎上為性,炎而且上也;木之性敷榮,故曲直,曲而能直,謂其能從繩墨也;金之性堅利,故從革,然失其常性,則有頑鈍其質者矣;土之性和緩,以載容含持為功,故可施之於稼穡,言土曰爰者。曾氏曰:“蓋爰者,於也。”潤下炎上者,言其所性之成於天者;曲直從革者,言其所化之因於人者也;於之稼穡而不及乎其他者,於之稼穡亦言所化之因乎人者也;不及乎其他者,莫大於稼穡也。此蓋言五行出於天地之間各有稟受之性。其所以稟受之於性則有理存焉。理不可窮性不可盡。故《洪範》之書將欲建皇極,斂五福以錫庶民而立天下之大命,則必先窮理盡性以為其本,然後舉而措之天下之事業,而不可勝用矣。
  
  孟子之言性善,本之於此。人之性本善,猶水之必潤下,火之必炎上,木之必曲直,金之必從革,乃自然而然,非有使之然也。五行各窮其理,盡其性,物格而知至,則其本立矣。潤下作咸云云,此寄味明其功也。自性發用之謂作,其見於味者有是五種之相也。夫五行之在天下聲色臭味皆具,而獨言味者何?蓋氣之感於人者,聲色臭味者四者之中,味最為近而易察也。水之潤下故凝結而咸之味成焉;火之炎上,故焦暵而苦之味之成焉;木之曲直,故成實而成酸之味;金之從革,故其氣腥而成辛之味;土之於稼穡而種之斂之而甘味於是乎成焉。成味則各盡性而成此五者之妙用,或可以收,或可以散,或可以舒,或可以緩,或可以軟,多寡有無,各適其節,而天地養人之功於是乎在。聖人體之,故其盡萬物之理。替天地之化育必至於致中和,位天地,育萬物,而後為至也。易经
  
  二。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視。四曰聽。五曰思。貌曰恭。言曰從。視曰明。聽曰聰。思曰睿。恭作肅。從作乂。明作晢。聰作謀。睿作聖。
  
  此言盡己之性,修身之事。事訓職。職,主也,猶言官、司。孟子曰:“心之官則思。”古之言事者,皆從己上言。自一身而推之大下,皆事也。故己外無物。聖人無己,靡所不己。凡言事者,皆盡己之事也。宇宙內事即吾性分內之事。理事不二。約之以五事,皆以為萬事為根本。五事盡其理,然後萬事無失其職。言乎遠則不御,言乎邇則不離,事之最切而其用無盡者皆在是焉。總此五事,並為一心之妙用,所謂敬用者則以踐形盡性。孔子答顔淵問仁之目,曾子告孟子三貴之道,《曲禮》約之以毋不敬,《論語》廣之為九思,皆敬用五事之旨也。
  
  曰貌曰言云云,此明德性之發見於五事者,皆本然之理。言從、言明云云,此就其發於自性而措之天下、加之庶民而言也,指功德言。人之正心誠意,惟驗於修身之間。故貌不可不恭。恭也者,莊肅而不慢;自貌恭而充之至於作肅,則恭之德成矣。其曰恭者猶有不恭之時,至於作肅,則凡其身之所動,無所不恭者矣;言不可不從,從也者,順理而不悖。由言從而充之至於作乂,則從之德成矣。其曰從者,則疑有不從之時,至於作乂則凡其口之所言無所不從者矣;視之不可不明,明也者,洞達而無所蔽之謂也。自明而充之至於作晢,則明之德成矣。作晢者視無有不明也;聽不可不聰,聰則審諦而無所惑之謂也。自聰而充之至於作謀,則聰之德成矣。作謀者聽無有不聰也;思不可不睿,睿也者,精一而無所疑之謂也。自睿而充之至於作聖,則睿之德成矣。作聖者思無所不睿也。貌無不恭而至於作肅,言無不從而至於作乂,視無不明而至於作晢,聽無不聽而至於作謀,思無不睿而至於作聖。肅則不動而變,乂則不言而信,晢則不見而章,謀則不行而至,聖則以無為而成,斯建極之根本,盡性之深功也。如是盡性踐形之道於是乎盡,而治天下國家易经
顶一下
(1)
100.00%
踩一下
(0)
0.00%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紫微斗数”的特点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