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募易学高手
首页 易理天地 八字命理 紫薇斗数 风水知识 办公风水 家居风水 起名知识 宝宝起名 起名改名 星座知识 星座屋
您当前的位置: > 易理天地 >
易经智慧解读六十四卦之艮卦(3)

时间:2012-07-18 20:30 来源: 易理知识百科网 作者: 周易预测网 点击:




艮震往来。一卦颠倒。故震往艮来。行有异方。事有异宜。而震中互蹇。艮则互解。蹇解亦往来卦。以中爻言。蹇六三九四。与未济同。艮则九三六四。与既济类。既未济亦往来卦也。故艮震之用恰相反。如行者背道而驰。传称震起也。艮止也。一起一止。亦相违。即一动一静。一作一息之意。物极则反。道穷则变。震动之后。必属艮止。故序卦传曰。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言两者相调剂也。以道言为反背。以用言为调剂。此震艮之异。当于中爻证之。行者必止。进者必退。为防其穷。则必变而反其道。推之如剥与复。亦本此理。地雷复者。震之道也。山地剥者。艮之道也。消者以息。盈者以虚。阳共阴相推。刚与柔相荡。此天地生化之妙。即在震艮往来中见之。震者振作之义。其行易躁。艮者休息之义。其志易怠。欲孚于道。必去其弊。欲成于用。必戒其过。此山雷颐为养正。而雷山小过反为过失也。盖颐阳表阴里。小过刚中柔外。一顺天行。一违物理。各有殊也。故艮字义取山冈之挺拔。而不失其静守之道。俗有呼山脊曰艮者。讹作峎。冈音之转。象本卦一阳在上。覆两阴也。阳昂于外。而阴伏于中。此德用克谐。偶以待奇。静以御动。此道功所本。故大学称知止。佛教明止观。止乃天下大本。一切动作。皆自止出。大哉止乎。不止将何所行。道以静坐为本。先求止而已。故不独人道重艮。仙佛亦自艮成。学者习艮卦。当先明此义耳。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宣圣讲义

此艮彖辞也。艮卦以阳止于表。刚章于外。如人之背脊。故曰艮其背。背与面相反。见其面者。不见其背。今艮其背。自不得见其身。身以向我言。向背犹表里也。如人之行向前者。在后不得见其人。但见其背影而已。故背字对向言。兼有背驰之意。又悖也。相违也。人行固有向背。立时亦然。此背字赅立行言。惟见其背。而不相向。是以不得其身。不获即不得。不得见其人耳。与下不见其人一义。而以背言。故称身。艮者止也。止于背者。即限于所止之地。止则不复动转。故以背止者。不获其身。如背我而立。不能见其人也。虽见之。亦不知其为谁。以不见其面目。无以辨其人也。而艮之象。一阳在上。如山之脊。人之背。背脊之外无物也。背脊之内。则不得知。为其蔽也。艮止也。而兼限义。限于其背。则背外无可得。则所知者。惟背而已。以卦与震颠倒。震为进。艮为退。震为前。艮为后。故见震者得其前身。见艮者止其后背。正相反也。如登山者。见山之脊。不见其山之面。若不登山。则见之矣。而艮者。止而不移。故不动转。止于上者。何以窥其侧面哉。此明示艮止之道。不务旁观。不求多识。不期移转。不志前行。此所以为止。止于所止。永不改也。而知有限焉。行有界焉。思有位焉。见闻有所域焉。不随物以回圈。不遂事以周旋。不因人以穷达。不缘数以得失。此艮者有限者也。限于其地。限于其时。纵可得者背。而全身不可得也。可言者后。而其面目不可言也。故艮止。一切动作云为皆止。虽有智者。不可易也。故有目无覩。有耳无闻。有口无言。有知无觉。则艮之境。静定之至。无所有也。无所得也。无知亦无得也。故有行若无行。有人若无人。为耳目不用。聪明不施。神识不动。一无所触。则心亦止。物之示我者背。我之示人亦背。背外更无可见。则虽行其庭中。不见其人。然人之见否。在我之耳目神识。觉察与否定之。庭中固未必无人。而行者不之见也。以心已止。则物不干。聪明已塞。则闻见不复达于外。此藏精去智。存神知化者也。故虽不见而无咎也。推之于道。止于一者。不知其余。化于虚者。不辨其有。有自无出。果心已无。更何有哉。众自一分。果志已一。更何分哉。故一止天下同止。利害皆泯。得失皆删。险夷皆平。祸福皆净。则更何咎哉。故艮彖辞。道之至也。推之人事。亦将如之。人事之艮。当退休之时。潜藏之际。亦以艮背为用。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者。即不获其身之谓。盖以艮一阳止于表。不复前进。刚昭于外。利用退藏。则有其功名者。必急流勇退。着其声誉者。必知止不殆。此正所以保全其身。无害于人。塞其聪明。清其心志。则人莫之见。亦不为世咎也。以卦爻言。中互解有懈怠之势。中藏坎。有险陷之虞。故德业不可复加。行藏必有其度。此艮其背。犹山之已崇高。尚何求于腾越哉。巍峨之极。留为万方所瞻。峻拔之余。将以培育其下。此山之气反下达也。故善进者先思退。善飞者先求息。以天道不可过也。此艮之用。人道所循。行以期止。则止为道。止以备行。则行不諐。故崇高者志于卑。升进者志于退。勤作者志于息。功成名立者。志于休养。皆以中多险陷。人易懈怠也。见闻之极。反为不见不闻。荣显之余。转成无荣无显。非故为之。数有必至。非强致之。理有固然。艮承震动之后。不得不思其止矣。故无咎者。不止则有咎。知止则免耳。两阳介四阴中。柔乃胜之。以阴在下也。阴本于坤。安贞之德。行地无疆。非由其善静乎。静以为动。则动亦静。止以为行。则行亦止。困卦曰。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与此行于其庭。不见其人。皆由坎用之应。困以坎在下。而艮则中藏坎。宫者。妻所居。而不见。庭者。人所在。亦不见。岂非当见而无见乎。当见而无见。是时位为之。非人力所强。故由道言。谓之塞兑。由人言。谓之反常。塞兑者。内静之功。反常者。天数之变。内静者。去其妄。存其真。天变者。应于时。制其义。故曰艮限也。如节度也。适其节度。而不鹜于外。守其界限。而毋求于他。则艮之道尽矣。艮之为德。仁者之事。仁者静而乐山。依艮以成名。故与震相反相成。成其生化也。天道生化皆有其时。不逾其限。寒暑有度。荣枯有数。不相失也。不相过也。故极于一。致于中。易言之。皆止也。止则永用其极。恒持其中。中极者艮也。万物莫不有其中极。则莫不终始于艮。如行路然。果无所止。将何以行。行行止止。斯利于用。阳刚在外。有其威仪。阴柔在内。有其涵养。定以御动。后以待先。故不获其身。身不损也。不见其人。人无恙也。茫茫无际。而中有不移。历历如波。而内无所动。故艮者道之本。德之纲。天之所以神。人之所以善。虽万物万事。不戾其用也。大哉艮乎。大学首谓止于至善者乎。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