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6-21 16:19 来源: 起名知识百科网 作者: 起名百科网 点击: 次
公孙姓的起源:公孙复姓起源很多。春秋时,各国诸侯不论爵位大小,多喜欢称公。按照周朝制度,国君一般由嫡长子继位,即位前称为太子,其他的儿子便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则称公孙。他们的后代便有不少人 便以公孙为姓,因此,公孙并非一族一姓的后人。最初出现的公孙氏是在上古时期。《路史》载:“神农用母弟勖,嗣少典国君,世为诸侯,后以公孙为姓。轩辕帝初名公孙,后改姬。”《广韵》载:“古封公之后,皆自称公孙,故其姓多,非一族也。”《通志》载:“公孙氏,春秋时诸侯之孙,亦以为氏者,曰公孙氏,皆贵族之称。或眼黄帝姓公孙,因以为氏。” 拓跋姓的起源:《魏书·官氏志》记载:“黄帝子昌意少子悃,受封北土,黄帝以土得王,北俗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拓跋氏。后孝文帝改为元氏。自是拓跋降为庶姓。”另《北史·魏本纪》、《通志·氏族略》上也有同样的记载。由此可知,北魏的拓跋氏的得姓历史至今已有1600多年。鲜卑族的拓跋部在今西北部的内蒙古等地建立代国,后为前秦苻坚所灭。淝水之战后,拓跋圭于公元386年重建代国称王,同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先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后孝文帝迁都洛阳。统治区域北至蒙古高原,西至新疆东部,东至辽西,南至淮河、秦岭为界。共历17帝,171年。 宗政姓的起源:据考证,“宗政”是由“宗正”所改,宗正本来是一种官名,为九卿之一,专门掌管皇室亲属的事宜。这种官职,从我国历史上头一个皇帝秦始皇开始,历代相袭,仅在名称上有所不同。《通志·氏族略》上记载“汉楚元王交之孙刘德为宗政”,由此可知,刘德因任宗正之官,其后世子孙“以官名为姓”,称宗正氏,后称宗政氏。得姓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长孙姓的起源:关于长孙氏的来源有二个说法:一是如《通志·氏族略》和《旧唐书·长孙无忌传》上记载所言,长孙氏出自北魏皇室的沙莫雄,因沙莫雄是南部大人,号反正跋氏,又是拓跋圭的长子,拓跋圭建立北魏称帝后,沙莫雄就赐他的儿子嵩为长孙氏;二是《汉书·艺文志》上记载有长孙顺,认为在北魏之前早有长孙氏,但源流无从考证。总之,长孙氏的得姓历史多在2000年上下,少在1500年左右。 (163起名知识百科网介绍的起名知识来源于民俗学的一些测算方法,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