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7-11 22:09 来源: 易理知识百科网 作者: 周易预测网 点击: 次
后来的阴阳与五行思想,都是对《易经》、中医和八字易象的解释,走的都是王弼开创的"以言说象,以象寻意"的道路,具体说来,《易经》六十四卦之象,代表了当时的人们把世界看作由对立统一的阴阳两极所组成,由这两极的运动转化形成整个世界的过程。因此,"一阴一阳之谓道"(《系辞》)。先天和后天八卦象,分别见于《说卦》(以文字形式)和宋代(以符号形式),把阴阳作为世界本原和变化动力,五行作为四季和方位。人们对世界本质的认识更深化,更丰富多彩了。但阴阳与五行的关系仍然是外在的。至《太极图》,五行与阴阳、太极才真正并列,成为世界本原、本质。"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太极图说》)二气五行,化生万物。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的阴阳五行的世界图景。王弼是《周易》研究中"义理派"的开创者。他的"以象寻意"、"以言说象"的方法,一扫汉代易学诸家以阴阳灾变之象数解《易》的做法,"为世所重"(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不光阐明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宇 总目·经部易类小序》),论证了"天尊地卑"、"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法与道德。从董仲舒到周敦颐、二程、朱熹,众多哲学家正是在对这几个阴阳五行之象的揣摩、诠释、解读中,建立了一整套支持中国封建社会礼法道德的天理性命之说(心学除外)。这就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所谓"象论"。只不过到了宋明理学以后,已经有点"得意忘象"了,所以很少再提起"象"。例如二程就讲:"《易》因象以明理,由象而知数。得其义,则象数在其中矣。"(《伊川文集·答张闳中书》)以上就是八字命理学是易经与八字的象数理论的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