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6-20 19:44 来源: 易理知识百科网 作者: 周易预测网 点击: 次
唐朝著名医学家王冰,在《黄帝内经素问注》之中,就运用易理来注解医经。在《上古天真论》中,有《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之句,王冰注之:“老阳之数极于九,少阳之数次于七,女子为少阴之气,故以少阳数偶之,明阴阳气和,乃能生成其开体,故七岁肾气至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之句,王冰注云:“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其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故曰圣人所以处天地之淳和,顺八风之顺理者,欲其养正,避役虚邪”。这是直接使用了《周易》乾卦文言。在《四季调神大论》中,有“阳气进闭塞要,在气者风热之害人,则九窍闭塞。雾湿之为病,慢掩翳精明。取类者,在天则日月不光,在人则两目藏曜也,灵枢曰:“天有日月,人有眼目。《易》曰:‘丧明’。于《易》岂非摇摇欲坠养着正之道邪“。这里运用易辞来说明人体天地相应之理。在《阴阳应象大论》中,有《阴静阳躁,阳生阴工,阳杀阴藏”之句,王冰注后新校正云:“详阴长阳之义,或者疑之。按周易八封四方之义,则可见矣。坤者,阴也,位西南隅,时在六月七月之交,万物之所盛长也,安谓阴无长之理。乾者,阳也,位戊亥之分,时在九月十月之交,万物之所以杀也。孰谓阳气无杀之理。以是明之,阴长阴杀之理可见矣。”这里根据《周易》乾坤之义明阴阳气无杀之理。在《天元纪大论》中,有“太虚谬廊,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之句,王冰注解则直接运用易辞而言:“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也“。在这里,《内经》与《易经》之言,几如自一人之口,何其相似乃尔。在《天元纪大论》中说》:“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王冰则借孔子之言注云:“天地之道,变化之微,其由是矣,孔子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此之谓也“。由此可见,王冰是我国运用易理全面注解《内经》的奠基者。 金张元素在《病机气宜保命集.阴阳论第四》中指出:“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所以王码以阳,地为阴,水为阴,火为阳,阴阳者,男女之血气。水火者,阴阳之微兆。水火既济,血气变革,然后刚柔有体而开质立焉。经所谓天覆载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稟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故人生于地,悬命于天。……系辞云:“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故偏阴偏阳谓之疾“。这里运用易辞阐明了天地人身疾病这阴阳的道理。 金朝刘守真在《素头号元机原病式》中,详言五运六气盛长胜复之理,其后附于病机十九条,主论则多主于火,治法多用寒凉之济攻其有余,成为温热学派的开山,他在原序中说:“古如祖圣伏羲画封,非圣人孰能明其意。二万五千言,至周文王方始立象演封而周公述爻。后五百余年,孔子以作十翼而铁囤方完。然后,易为推究所习者众而注说者多,其间或所见不同而互有得失者,未及于圣,窃突击道教故也。易教体乎五行八卦儒教存乎三纲五常,医教要乎五运六气。其门三,其道一,故相段以用而无相失,盖本教一而已。若忘其根本而求其华实之茂乾,未之有也。……仙经曰:”大道不可以筹算,道不在数故也。可以筹算者,天地之教也。若得天地之教,则大道在其中矣。“他从易学的发展史角度论述了易医一理,三门归一的道理,并指出两者需要相须以用,不可相失,否则就会忘其根本。他以此为鉴,发出感慨,”由是观之,则不知运气而求医,无失者鲜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