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4-27 09:02 来源: 易理知识百科网 作者: 易理百科网 点击: 次
奇门遁甲,是中国古代术数的一种。术数,是古人研究与预测自然发展、社会及人类命运的各种方法的总称。中国历史上产生的术数方法很多,如卜筮、星命、相术、太乙、六壬、星占、堪舆等,达几十种。研究术数的人习惯把奇门遁甲术与太乙术、六壬术合在一起,统称为“三式”,因为它们在使用的时候都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摆出盘来,古代把这样的盘叫作式。 中国古代术数起源于先民对自然与社会运动的一种神秘化的认识。由于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没有先进的探测设备,人们只能靠感官、经验和思想来推测事物发展的进程。这样推测的结果,有些被后来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先民们便如获至宝,一代一代地口传心授流传下来;有些是在当时无法证实的莫名其妙的认识,也被当作传说或故事流传了下来,经过时代的演变,后人便信以为真了,而那些被当时的实践证明是一种伪认识,则在流传的过程中被淘汰了出去。因此,古代术数都披上了令人惊叹的神秘的外衣。特别是对奇门遁甲、太乙和六壬等,人们更加崇拜,至今民间还流传着“懂得三式,便是神仙”的说法。 奇门遁甲是中国古人利用传统的阴阳五行、八卦、九宫、天干地支及天文历法等理论编制的一种选择时间和方位的术数方法。它以自己独特的式盘推演法及奇、仪、门、神等一整套术浯、元素,构成了区别于其他术数门类的术数体系。传说奇门遁甲可以运用于军事战争、治国安邦、修炼长生及占卜预测等社会生活的很多领域。 奇门遁甲产生的具体年代,现无从考据,大体可以定为上限在《周易》成书之后,下限在东汉末年之前。 奇门遁甲产生以来,一直在少数人中秘密流传。西晋的道教宣传家葛洪出于鼓动信道者入山学道的目的,把奇门遁甲公布于世,之后,在南北朝及隋代形成了奇门遁甲的鼎盛时代。南宋以后,奇门遁甲便衰落下来,虽然从南北朝起各代都刊印了一些奇门遁甲书,但实际掌握和研究奇门遁甲术的人却是很少的。近几十年来,奇门遁甲同占卜、星命、相术、堪舆等术数门类一起,都被视为宣扬封建迷信的东西,被封存了起来。一九八二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由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编辑委员会编制的《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二版)明确地将奇门遁甲等划为“中国旧时代迷信”及“迷信术数”的类别中。很多年来,奇门遁甲书在我国没有公开出版,更没有一部研究着作问世。青年一代对于奇门遁甲的知识,大都来自老一代(绝大多数没有看见过奇门遁甲书的老人)关于它的神奇的或可怕的传说。 近几年,随着“传统文化热”特别是“《周易》热”的兴起,关心奇门遁甲等术数学的人多了起来。几家出版社陆续出版了几部奇门遁甲书,引起了社会上不同反响。有人欢迎,有人反对。反对者主要担心“封建迷信回潮”。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奇怪,越是被人遮盖起来的东西,人们越是想要揭开来看,这里并不一定有阶级的利益和政治的目的,只是好奇的心理在起作用。封禁从来就不是破除迷信的好办法。人们总是对他不清楚的东西才迷信。有些事物家喻户晓了,人们并不去追求它,可能会很轻易地放弃了它。越是少数人知道的东西,越能引起绝大多数人的神秘感,越有神秘性的东西,越能引发人们的迷信。 人们对奇门遁甲的迷信就是如此。历史上奇门遁甲一直是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的东西,绝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当多数人都知道奇门遁甲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人们对它的迷信就不存在了。有的人不知道奇门遁甲是怎么一回事,就在那里宣传它如何如何好,或说它如何如何坏,都是可悲的。可以说,这两种人都是本质上的迷信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