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4-29 00:20 来源: 风水知识百科网 作者: 风水百科网 点击: 次
《周礼》一书记载了与风水密切相关的土宜法,《司徒》篇云:”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这就是说,以各种土地适宜于各类人民、鸟兽、草木的法则,辨别十二土地区域中各物名号,占视人民的居处,知道趋利避害,使人民旺盛,使鸟兽繁殖,使草木生长。 林尹在《周礼今注今译》中,结合风水观念说:“十二土,古王者封国时应天上星宿之位分为十二。《春官.保章氏》以星辨九州之地,郑注云:大界则曰九州,州中诸国之封域于星有分焉,其书亡矣。堪舆虽有郡国所入,度非古数也,今其存可言者,十二次之分也。星纪,吴越也。玄枵,齐也。{女取}訾,卫也。降娄,鲁也。大梁,赵也。实沈,晋也。鹑首,秦也。鹑火,周也。鹑尾,楚也。寿星,郑也。大火,宋也。析木,燕也。按十二土谓应天上星而分之十二土地区域也。” 不仅《周礼》有此记载,《逸周书.度训》亦云:“土宜天时,百物行治。”可见,易世界“土宜”在先秦是通行的术语和方法。 后世的风水先生很推崇土宜法,宣扬天地对应观念,将天上的十二次与地面区域附会,划分十二区域,作为判别吉凶的依据。 由此可见,先秦的相地知识为风水术的产生提供了前提。 |